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「人汽」中日韩FTA能否改善日韩车企在华困境?

  • 作者: 人汽
  • 2024-05-29 08:41
  • 479

图片

作者:谢人杰

5月26日-27日,时隔4年半,中日韩重启了领导人峰会。出乎意料的是,27日会后三方发表了联合宣言。虽然达成的共识有38项之多,但都倾向于人文交流、教育、体育、减灾、卫生和农业等范畴,政治上也有共识,但都比较宽泛。比较重量级的共识,是三方同意重启FTA(Free Trade Agreement)自由贸易协定谈判。


强硬态度开局

2012年的时候,三国FTA谈判不仅达成大体上共识,专业谈判也接近完成,几乎到签署的地步。而且三国在金融合作的共识远比现在深入,三方还探讨了“亚元”的前景。现在看,在当前局面和氛围下绝无可能。而且,政治互信就植根于经贸和金融互信合作之上。此后横生了什么枝节,以至于三国间深度合作消弭于无形,大家都知道原因。

基于这个认知,国内舆论大多认为FTA谈不出什么成果。理由明摆着,一个是刚才说的互信问题,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已经不是2019年的中国,更不是2012年的中国。如今中国在全产业要素上都大打战略进攻,和日韩两国的优势产业重合度非常高。三方经济的互补,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取代。在液晶面板、造船(尤其是LNG)、汽车、芯片等产业,都是如此。

图片

这种“看衰”,理由问题不大,但就是对FTA的局限性有误解,认为只要FTA了,两国之间就实行普遍的关税豁免,像马约之于欧盟一样,消除了边境墙。

2015年中韩甩开日本签订了FTA,2020年又一同加入了RCEP,但是中韩并未改变在上述几个产业的竞争态势,反而变得更加激烈。总体而言,中国步步紧逼,韩国每每后退。和这次三国峰会一样,该合作的领域合作,但是整体上调性趋于强硬。

说个小细节,在领导人动身去韩国前的24小时,即5月25日,中国吊销了所有日本境内水产品出口企业的在华注册证。这意味着任何日企无资格对中国出口任何水产品,而非此前单纯由于海关禁令。

会上,果然岸田文雄提出解禁日本水产品。媒体没有报道中国领导人的答复,其中意味不言自明。


小国的惶恐

汽车也是如此。在中国汽车市场上,韩企早已落败,日系苦苦支撑,4月份日系占有率从去年的15%进一步跌到12.2%。当月,丰田下滑26.5%,本田下滑22.2%,日产下滑10.4%,幅度最小,但其份额也最小。这还是在日系大规模做出价格让步的情况下,才得到的结果。如果躺平不管,滑的会更快。

图片

中国汽车品牌和日本品牌的竞争,焦点正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和中亚五国。东南亚是日系基本盘,在印尼、大马、泰国等国占有率率高达80%-90%(越南是现代占优),比德系在中国的鼎盛时期的占有率还要高。

但是,情况正在改观。泰国作为东盟汽车生产的扛把子,一多半的产量用于出口。而中国目前有8家车企决定在泰国投资本地化产能,以新能源为主。如今,大部分中系产能还未落位的情况下,比亚迪、埃安、长安等已经在泰国开打价格战,把日系看的一愣一愣的。

4月份,泰国整车销量当中,中国品牌占了11.8%,日系仍占据74.4%。但是,等中企投资的产能落位的时候,打法将复制国内,日系经销商现在普遍担忧。今年3月,丰田皮卡在泰国降价17%,这是50年来丰田第一次在泰国“官降”皮卡。

图片

很多情况下,大国无法体验小国的惶恐。中国汽车产业占全球33%,新能源占60%,出口世界第一,但汽车产业只占国民经济的6%,出口量只占总产量的17%。而韩国整车出口占总产量60%,日本占50%。韩国和日本与汽车有关联的产业,占据的GDP比重都超过25%。实际上不容有失。中国看待自己的进攻性,比日韩感受到的威胁,要弱很多。

有个更直观的例子,中国去年生产了12亿吨钢,出口9000万吨,占总产量的比例不过7.5%,但已经和日本总产量相当。日本钢铁产业被冲得东倒西歪。和汽车一样,他们都要保美国市场,而美国出于政治考虑限制中国汽车进入,符合日韩的利益。


FTA不能削弱竞争烈度,反而会强化

单从汽车角度,日韩也必须因应美国的要求,不会在FTA框架内放大量中国车进入,更不能期待与中国车在美国市场平等竞争。

在FTA里面豁免某些重要产业,再正常不过。很多人都忽略了韩国工会的战斗力(上汽恐怕有切身体验)。在三国领导人会议前,韩国工会向厂方提出,要求禁止从中国进口索纳塔,认为其违反了“集体协议”。而去年现代进口了一批索纳塔作为出租车。而“集体协议”规定,只要韩国能产的零部件和整车,“原则上”不能从海外进口。厂方的立场是,因为专供出租车的索纳塔在韩国已经停产,从中国进口不违反集体协议。

而现代有不得已的苦衷,为了利用在华工厂的闲置产能,否则还得卖厂。上次卖掉重庆工厂,先后四次降价最终2折出,才找到买家。

图片

UAW也向资方提出过类似的要求。有意思的是UAW不反对韩国品牌进口,只反对中国电动车。这和国会的意见一致,无视真正对通用福特构成威胁的韩国品牌,对进口量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国车喊打喊杀。

这意味着任何FTA不是只讲经济利益,要讲政治。在三方更难找到共赢经济合作机制的当前,日韩还要考虑美国的反应,就注定了,不但和中国达成的协议无关痛痒,就连谈的内容,其实也远不如12年前,也不如4年前。

FTA不会改善日韩车企在中国的困境,而任何国家汽车品牌到日韩,面临的“透明墙”(由一系列认证标准、环保政策和补贴构成),也不会因FTA而有任何改变。特朗普曾在2017年要求日本放开市场,但日本事实上顶住了压力和“不公平”的指责。

对于中国车,日韩都将另眼相待,再用噪音、环保、安全性认证等小手段,可能不会让人放心,直接排除出FTA,更稳妥一些。

很多人不看好三方FTA的前景,日媒也承认“由于日本的商业环境相对于中韩存在劣势”,但是结论是错误的——“因此期望通过自由化改善制造业的准入。”其实真要是三方取消所有关税直接竞争,现在日企在中国的局面,日企在本土也能品尝到一部分。

图片

中国的态度也很明显,只要谈,就比另外两方完全跟着美国跑要强得多。尹锡悦因为议会选举失败而举行的党内检讨中,也被要求“完全追随美国外交策略不符合(韩国)利益”,因此看到了韩国与中国谈妥了2+2对话(副总理级战略对话、副部长级安全对话)。虽然只是个姿态,也是一种单边跑的纠偏。

这样一来,三方也可能达成一个刻意削弱的FTA版本。即便如此,谈判也是困难重重。原因在于,互信重建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,而后者则取决于日韩某种程度的政策独立性。三方在汽车产业上的竞合底色不会有大的改善,而且竞争的成分将逐渐加重,很难回头。

标签: AION S 车企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